貝蒂肚子餓了,好想吃香蕉,但她手腳牙齒全用上了仍剝不開、也不肯讓大嘴鳥先生幫忙,氣得大哭大鬧,滾地踢腿......
夜深了,貝蒂也睏了,但她忙著演奏樂器、畫畫、玩玩具,十八般武藝都耍過一輪,任憑大嘴鳥先生說破嘴,就是不想乖乖上床睡覺......
劇情聽起來很熟悉?英國繪本作家Steve Antony筆下的小猩猩貝蒂,正是所有「不要不要期」幼兒的寫照,永遠讓人搞不懂他們堅持的點,大嘴鳥先生的角色,則活像被氣到腦細胞死了幾百萬個還得努力裝淡定的無奈家長。
Steve Antony的畫風雖然不完全是我的菜,但貝蒂系列故事的圖文完全摸透幼兒心理學,身為叛逆期難搞小兒之母,這兩個故事療癒效果十足,讓我多一點耐心聆聽小小暴走族的深層需求,試著以智慧化解雙方一觸即發的情緒。
故事結尾幽默的回馬槍(對媽媽而言應該有點恐怖),也讓我苦笑點頭,唉呀,原來在馴獸之路上,我不孤單。
【親子共讀筆記】
兩個月前與剛進入兩歲叛逆期的寶包共讀今年在台灣紅遍半邊天的《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發現他愛不釋手,趕緊再找來原文版Betty Goes Banana,與六月新出版的續集Betty Goes Banana in Her Pyjamas(暫譯《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果然他也一樣投入,會跟著不想睡覺的貝蒂說No,學大嘴鳥先生喊Stop,讀到安撫的字句時,會乖乖平靜下來。
貝蒂系列的目標讀者群設定是1~6歲的學齡前幼兒(我猜最能感同身受的年齡是2~4歲),英文句型簡單且再三重複,就算家中已有中文版,在預算足夠的前提下,也不妨找英文原版對照,小小孩能學習基本英語生活會話,稍大的孩子則可當成自行閱讀的英語初階讀本。
書中大量置入吸引幼兒注意力的狀聲詞,例如第一集中貝蒂哇哇大哭聲、啜泣吸鼻子聲、踢腿碰碰聲、啊啊尖叫聲,續集中貝蒂吹笛子的嘟嘟聲、打鼓的咚咚聲、吹小號的叭叭聲、揮灑顏料的刷刷聲、玩具車的嗶嗶聲.......多讀幾遍就朗朗上口。最後我只要讀前半段,指向圖片中貝蒂的動作,寶包就會接著唸出對應的聲音,共讀過程充滿互動樂趣和成就感。
中文書名中看不出來,但原文書名玩了個有趣的雙關:Betty Goes Banana中的goes banana是英文俗語「情緒失控」之意,巧妙呼應小猩猩想吃的香蕉;續集則延續首集的Betty Goes Banana,加上 in Her Pyjamas(穿著睡衣)三個字,也就是「貝蒂睡前起番顛」,可不是巴豆夭想吃香蕉當宵夜唷。
【繪本共讀影片】
●Betty Goes Bananas親子共讀示範影片:
(續集Betty Goes Banana in Her Pyjamas因為太新,目前網路上還找不到影片分享)
●Steve Antony另一本幼兒禮儀繪本Please Mr. Panda :
●作者Steve Antony個人網站:http://www.steveantony.com/
【購書資訊】
Betty Goes Banana與續集Betty Goes Banana in Her Pyjamas的英文原版,以及作者Steve Antony另一本幼兒繪本代表作Please Mr Panda,都會加入8/17~8/20的八月英文繪本童書團。
中譯本《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2015年已由親子天下出版,續集《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預計2016年1月上市。
✦利益揭露:揪團可獲得分潤,婉謝廠商邀稿,只挑選真心喜愛的商品爭取團購優惠,每團都會誠實報稅開發票。
◎臉書上的討論:
【八月書單:《貝蒂好想好想吃香蕉》&《貝蒂不想不想去睡覺》,叛逆期幼兒與家長的情緒管理繪本】.貝蒂肚子餓了,好想吃香蕉,但她手腳牙齒全用上了仍剝不開、也不肯讓大嘴鳥先生幫忙,氣得大哭大鬧,滾地踢腿.......夜深了,貝蒂也睏了,但...
Posted by 酪梨壽司 on 2015年8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