絞盡腦汁,今天的我寫不出日記。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今天很幸福。我吃得很飽、穿得很暖、睡覺睡到自然醒、稿子全部都在昨天趕完。平常工作被老闆壓榨的怨氣、失戀的哀愁、對未來的茫然、對大環境的不滿、被白目男騷擾敢怒不敢言的悶,經常讓我下筆有如神,寫起刻薄話,是寫工作稿件速度的二十倍。

難怪人家說「悲劇是文學之母」。自古以來,哪一位偉大的作家是一路順遂,還能成就偉大的作品?三島由紀夫在寫完《豐饒之海》第四部《天人五衰》最終章後,在眾人面前切腹自殺。事實上他小說《憂國》的主角武山信二就曾經以思想演練過切腹;川端康成在三島自殺後一年半,躺在床上將瓦斯管直接塞在嘴裡,追隨愛徒的腳步結束生命;芥川龍之介一輩子都神經衰弱,在後期作品《齒輪》中描述自己一直看到類似齒輪的幻覺,最後服用大量安眠藥自盡;以《老人與海》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海明威,在說完「我們都欠上帝一死,今年死了話明年就不必再等死了」後,把獵槍含在嘴裡扣扳機,子彈貫穿頭顱;三毛在廁所用絲襪上吊、老舍跳湖自盡…

我上網鍵入「作家自殺」這個關鍵字,發現後面跟著一長串名字:除了我剛剛想到的,還有捷克‧倫敦、齊威格、太宰治…大概幾十個。最妙的是還有一篇菲利克斯‧波斯特博士(這是誰啊?)按照現代精神病理學分析方法寫的心理學報告,研究了人類歷史中300名具有重影響力的人物,得出的結論是:政治家有17%的人有嚴重精神疾病,科學家中有18%,作曲家中有31%,小說家比率超高,竟有46%!

為什麼偉大文人這麼容易抓狂呢?這篇報告歸納原因,從事創作的人通常「敏感易衝動,容易壓抑、容易狂傲、也容易絕望」。至於現在作家自殺的人為什麼沒有以前的多?波斯特博士下了一個有趣的結論:「現代文人藝術家精神不健康者明顯減少,原因是他們都變的很現實,不再像19世紀或20世紀上半的同行們那樣為理想而奮鬥,因此也就少了許多苦悶和煩惱…」

說來說去,思路遲滯好像變成好事。原來我還沒有發瘋和自殺的資格呢!

還是乖乖當我的幸福小豬就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wyu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