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起,最讓我家兩兒和萬千 KidsRead 小讀者引頸期盼的童書,莫過於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系列。(KiDiDOC 第一輯分享文看這裡

一週有好幾天,我家的晚餐餐桌上總會響起 KiDiDOC 的超洗腦主題曲「KiDiDOC、KiDiDOC,我們都愛問為什麼;動動手,玩遊戲,好奇小孩的好奇生活!KiDiDOC、KiDiDOC,有趣的書中有什麼?翻翻頁,聽故事,什麼問題都難不倒我!」尤其是小一的阿梅,第一輯三本書的每個故事都聽得滾瓜爛熟,頻頻逼問媽媽第二輯何時出版,現在終於給這個執著的小書迷等到了!

第二輯的三本樣書寄到家時,兄弟倆齊聲歡呼,顧不得功課沒寫完,立刻拆箱翻書,用點讀筆播放情境故事音檔,一頭栽進 KiDiDOC 的神奇世界。 

延續第一輯的《100個為什麼?》、《動物大解密》、《下面有什麼?》,第二輯的《驚奇恐龍世界》、《人體大發現》、《太空有什麼?》仍是以盧卡與小瑪姊弟為主角,藉著姊弟倆參觀驚奇恐龍世界大展、閱讀人體百科圖鑑、參加太空總署體驗活動的有趣經驗,以及和爸媽和導覽員的機智問答討論,深入探索恐龍時代、奇妙的人體,以及浩瀚的太空。

由法國童書出版社 Nathan 發行的這系列知識百科,兼具美感與互動性,充滿翻、轉、抽拉機關、以及各種讓人驚喜的大摺頁和立體設計,動手又動腦,玩科普、玩知識,讓知識百科變得超有趣。

除了好玩的立體互動機關、趣味益智問答題,青林出版社還精心編寫錄製了中文情境故事音檔,藉由小瑪與盧卡兩姊弟精彩的生活故事,讓中文版的魅力超越原版,3~10歲的孩子都能邊聽邊翻(第一輯的建議適讀年齡是3~8歲,但第二輯的知識更深入,連我家快10歲的哥哥都學到很多),樂在其中。

全書情節連貫,以家庭互動為主軸的故事結構完整,搭配可愛生動的插圖,就像觀賞一齣精采的舞台劇。音檔多達3000個,書中的每個角落都能找到驚喜。

想必大家都等不及了,我們就廢話不多說,直接看第二輯的圖文和影片開箱吧!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系列第二輯 內容介紹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系列第二輯的三大主題,包括探究恐龍時代大小知識的《驚奇恐龍世界》、認識人體各種器官運作的《人體大發現》、探索浩瀚宇宙奧秘的《太空有什麼?》。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第二輯 開箱影片

影片有點長,忙碌的家長可以對照YouTube的時間戳記,挑自己有興趣的部分看。
00:00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系列 第二輯中文點讀版簡介
01:30 《驚奇恐龍世界》音檔試聽與操作機關介紹 
15:16 《人體大發現》音檔試聽與操作機關介紹
24:15  《太空有什麼?》音檔試聽與操作機關介紹
32:07 隨身點讀小卡功能示範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第二輯 圖文版書介

不方便或沒空開喇叭看影片的,就請繼續看下面的圖文版書介,介紹得比開箱影片更深入:

《驚奇恐龍世界》

《驚奇恐龍世界》從恐龍化石的重建開始,逐一探究恐龍時代的大小知識,以及牠們的消失之謎,彷彿造訪了恐龍博物館!

《驚奇恐龍世界》的目錄頁背景是草食恐龍的四隻大腳,共有17個單元:

有趣的骨頭(恐龍化石)、看起來像真的、恐龍生活的年代(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故事從頭說起(恐龍的祖先)、真的?假的?(趣味問答題)、哈囉,大傢伙(梁龍)、精彩的恐龍大戰(霸王龍與甲龍)、穿戴盔甲的恐龍(草食性與肉食性恐龍)、小恐龍的誕生(慈母龍)、雄性之爭(三角龍的打鬥)、上天下海的恐龍、恐龍世界紀錄(趣味問答題)、群居的恐龍(腕龍)、恐龍末日(恐龍的滅絕)、我們周圍的恐龍(恐龍與雞的關係)、知識小考驗、恐龍族譜。

爸媽和姊姊小瑪,陪弟弟盧卡一起參觀他夢寐以求的「驚奇恐龍世界大展」,在展廳中看到劍龍的碩大的骨骼化石,驚呼連連。爸爸趁機考姊弟兩人恐龍的英文 Dinosaur 是什麼意思,原來是由英國學者在1842年創造的字,意思是「可怕的蜥蜴」。

目前為止被發現的恐龍化石幾乎都是不完整的,古生物學家需要靠著長期研究重建恐龍的外觀。打開書頁上的箱子,裡面有五塊劍龍骨骼,書頁上的劍龍骨骼模型缺了好幾塊,小讀者可以動手幫忙重建劍龍的骨骼化石喔!

展覽中的導覽影片《如何將恐龍重建在現代人面前》用迷你書的模式呈現,介紹古生物學家利用化石重建恐龍的過程。

拼湊出劍龍的骨架後,我們來看看劍龍長什麼模樣吧!科學家其實並不確定恐龍的真實模樣,只知道牠的皮膚很厚,而且背上的骨板可能會改變顏色,用來吸引異性和嚇走敵人。

把書轉個方向,就會在立體機關的反面看到另一種顏色的劍龍喔!你心目中的劍龍是什麼顏色的呢?

恐龍生活的年代主要是「中生代」,這個時代又分為三疊紀、侏儸紀、白堊紀。在兩億五千兩百萬年前,地球經歷了一場大災難,導致陸地和海洋上的大多數動物都滅絕,這就是三疊紀的開端,恐龍的崛起。

翻開侏儸紀和白堊紀的頁面,會觀察到早期的恐龍體型比較小,愈後期的恐龍體型愈大,這是因為隨著時間過去,空氣中的氧氣含量變多,植物也逐漸茁壯。為了吃到樹葉,草食恐龍愈長愈高,肉食恐龍為了獵食草食恐龍,就只好長得比他們更大了。

這一頁上可以看到目前發現最大的恐龍「巴塔哥尼亞巨龍」,牠伸長脖子,可以從三層樓高的大樹上吃到葉子!

盧卡好奇發問,電影《侏儸紀公園》裡的恐龍是真的嗎?導覽解說員哥哥說明,電影裡的恐龍其實都是電腦動畫製作而成,目前的科技還無法複製恐龍。但電影裡提到的「恐龍是恆溫動物」是真的喔!以前的人認為恐龍和鱷魚一樣是冷血動物,但現在科學家認為,恐龍實際上應該是恆溫動物,否則無法維持活力來奔跑打架。

巨大的梁龍是草食動物,以花朵和果實為主食,有八十塊脊椎骨讓牠支撐長長的脖子和尾巴。用手輕輕拉動書頁上梁龍的尾巴,梁龍的頭就能吃到大樹上的葉子啦。

霸王龍是知名度最高的肉食恐龍,牠會埋伏等待獵物,用爪子把對方翻過來,用利齒咬住對方,再用強壯的下顎將肉撕裂。草食性的甲龍則用背上堅硬的甲板和角質保護自己,尾巴上還有一個大棒槌,可以用來攻擊掠食者。霸王龍想打贏甲龍,只能把牠翻過來,露出柔軟的肚子。

拉動書頁上的機關,霸王龍就會張開血盆大口露出利齒,甲龍則會左右甩動尾巴防禦!這場恐龍大戰,究竟誰會勝出呢?

小瑪和盧卡玩起「恐龍大對抗」遊戲,兩人各抽一張恐龍圖卡,比較體型、防禦力和攻擊力,強者獲勝!這個跨頁的左半部都是草食恐龍,右半部則是肉食動物,掀開翻頁機關,看看牠們各自有什麼小祕密和絕招吧。

小瑪和盧卡進入驚奇恐龍世界大展的虛擬實境互動體驗,身歷其境觀察小恐龍的誕生。

和成年恐龍比較起來,恐龍的蛋其實很小,剛孵化出來的慈母龍寶寶,身高體重只有媽媽的十八分之一。掀開小翻頁,偷看一下恐龍蛋裡的恐龍寶寶吧!

兩支三角龍打起來了!兩隻雄性恐龍可能會為了競爭地盤或吸引同一隻雌恐龍的注意而打起來。

水裡游和天上飛的恐龍,其實幾乎都不是真正的恐龍。會飛的翼龍只能算是「飛行的爬行動物」,蛇頸龍則是海生爬行動物。能在水中生活的恐龍只有棘龍。

腕龍是群居的恐龍,牠們成群結隊的搬家,是因為樹葉被吃光了。牠們會把年幼的小腕龍圍在中間,以免被掠食者攻擊。

恐龍是怎麼消失的?這個大跨頁用立體的火山爆發場景,讓小讀者更身歷其境。

六千六百萬年前,印度火山爆發,持續了數千年,還有一顆小行星撞擊地球,掉在現在的墨西哥一帶。這兩項天災使大氣層中充滿細微粉塵,遮住太陽光,導致植物死亡,草時恐龍接連死亡,肉食恐龍也活不下去了。

科學家現在證實,鳥類不只是從恐龍演化而來,而是根本就是恐龍!現在的鳥類是從生活在恐龍時代的鳥類演化而來。轉動書頁上的大轉盤機關,公雞就會搖身一變變成「近鳥龍」。

參觀完驚奇恐龍世界大展後,你是不是跟小瑪和盧卡一樣對恐龍更了解了呢?打開點讀筆挑戰「知識小考驗」,一起回答問題吧!

《驚奇恐龍世界》的最後一頁是個立體大摺頁,掀開後就能看到恐龍分類年代表,上面的文字也都有點讀功能。找找看你最喜歡的龍生活在哪一個時代,又屬於哪一類哪一目吧?

 

《人體大發現》

在《人體大發現》中,盧卡和小瑪彷彿照了縮小燈,進入人體探險,認識各部位器官、精密的大腦與五感運作。

《人體大發現》的目錄頁背景是大腸(?),總共有16個單元:

身體裡藏著什麼、嘴巴裡(牙齒舌頭)、食物的神奇旅程(腸胃)、大腦(神經系統)、眼睛和鼻子(視覺和嗅覺)、喂?你聽見我說話了嗎?(聽覺)、這些奇特的聲音代表什麼?(趣味問答題)、肺和心臟、血液、骨骼和肌肉、皮膚和毛髮、長大(性與生殖器官)、你是獨一無二的(基因)、不可思議!(趣味問答題)、和寶寶一起(懷孕)、知識小考驗。

盧卡和小瑪一起去參觀科學博物館的人體展,無奈遇上休館日,決定回家翻人體圖鑑。

圖鑑上有個人體口腔特寫,掀起大舌頭,可以看到唾液噴出,原來我們每天能製造0.5~1.5公升的唾液,分量足以裝滿一個水瓶呢。

我們家也嘗試了小瑪的小實驗:用紙巾將舌頭壓乾,再將一小撮砂糖放在舌頭上,會發現什麼味道都嘗不出來。用沾滿口水的舌頭再試一次,味覺就恢復了,真是神奇又有趣!

看看食物在肚子裡的神奇旅程吧:從胃、小腸、大腸到直腸,食物經歷了哪些變化?轉動書頁上的轉盤,可以觀察腸道內部的運作。

被螃蟹夾到的盧卡大叫好痛,伸手將螃蟹拍掉,這是因為神經系統迅速將痛覺傳遞到大腦,速度高達每秒120公尺,比跑車的速度還快!

掀開小瑪頭上的翻頁,可以看到大腦內部的構造和運作功能介紹。大腦從不休息,就連我們入睡時也會持續工作,確保呼吸、消化等功能順暢。

眼睛如何看到東西?鼻子怎麼聞到味道?掀開男人側臉的大翻頁,就能看到人類嗅覺和視覺的運作原理。

點讀情境故事中,老花眼的奶奶帶小瑪盧卡姊弟倆去花店買種子。祖孫三人的討論也更進一步解答「為什麼我們能聞到花香」、「為什麼會有鼻屎」、「奶奶為什麼要戴老花眼鏡」、「為什麼在昏暗的房間中眼睛仍能看到東西」、「為什麼遮住一隻眼睛,距離就抓不準」等鼻子和眼睛的奧秘。

小瑪聽到樓下有奇怪的聲音,嚇得趕緊叫醒熟睡的盧卡。盧卡說他什麼都沒聽見,小瑪就說「你的耳朵被耳屎塞住了嗎?」盧卡好奇為什麼耳朵被塞住就聽不到聲音,小瑪趁機解釋聲音經由耳朵傳遞到大腦的原理。最後發現原來奇怪的聲音是小狗在院子裡埋骨頭,虛驚一場啦。

盧卡炫耀上次健康健康檢查時,發現他的肺功能很好,媽媽和姊姊小瑪趁機解釋肺的運作方式與功用。

「肺和心臟」這個單元的立體透視設計精巧又迷人,打開保護胸腔的肋骨,可以看到長得像兩塊大海綿的肺臟;掀開兩片肺,會看到藏在中間的心臟剖面。心臟的小翻頁,則進一步介紹心房心室和瓣膜的運作原理。

肺臟的翻頁背面也介紹了肺泡的功能,以及人類為什麼不會忘記呼吸。

血液的運行速度很快,一滴血只要一分鐘就能繞行身體。透過放大版的血管和翻頁、推拉小機關和生動的情境故事,小讀者會對白血球和紅血球、動脈和靜脈有更深入的認識。

盧卡跌倒受傷了去看醫生,看到另一位骨折的病人照了X光。醫生告訴盧卡,一般骨折大約需要六個禮拜後才能痊癒,骨骼大部分由蜂巢狀的結構組成,就像非常堅硬的海綿,肌肉收縮則可以拉動骨頭。

掀開書頁上打了石膏的手臂,可以看到裡面的肌肉如何收縮和放鬆,以及骨折後如何癒合。

小瑪班上有位同學長了頭蝨,老師要全班一起檢查有沒有感染。媽媽趁機說明為什麼人會長頭蝨,為什麼寒冷或恐懼時會起「雞皮疙瘩」,以及毛髮和皮膚的功用。掀開左上的翻頁,可以看到毛髮是從毛囊內長出來的。

右邊還有個放大版的OK繃小翻頁,裡面分層介紹皮膚受傷時,血液如何凝結結痂,痂在傷口上方形成保護層修復皮膚,最後癒合脫落。

 

小瑪的老師要請產假了,小瑪也很想跟老師一樣生個小寶寶。老師告訴小瑪,女生要長大以後才能生小寶寶。小寶寶是由父親的精子和母親的卵子結合,受精卵在母親的子宮中分裂成長成小嬰兒。

我很欣賞這頁對男女性器官的寫實描繪,對「小嬰兒是如何來的」的解說也十分精準,正確的性教育就是要從小做起。

小瑪很好奇老師的小寶寶會長得什麼樣子,媽媽說,每個孩子都是各自父母染色體混合的結果,這種混合決定了性別、眼睛的顏色、膚色、頭髮、身高等。

你知道每個人的指紋都是獨一無二的嗎?就連雙胞胎也不例外。用可水洗的筆為大拇指上色,在紙上蓋手印,觀察一下你的指紋是螺形紋、弧形紋,還是箕形紋?

小瑪和盧卡陪小阿姨一起去做產檢,透過超音波觀察寶寶在肚子裡的模樣。

懷孕過程中,阿姨的肚子漸漸隆起,寶寶也慢慢長大。掀開大翻頁,就能看到懷孕四週、二十週、四十週大嬰兒在媽媽肚子裡的成長過程。

從一個小豆子長成三到四公斤的寶寶,真是太神奇了。有些媽媽懷了多胞胎,還可以一次生兩個或是好幾個寶寶呢!

「我們的口腔一天製造多少唾液?」「為什麼會有鼻屎?」「為什麼放屁會臭?」「肚臍是什麼?」「骨骼是如何固定在一起的?」......讀完這本書,你應該很清楚這些問題的答案,一起用點讀筆玩玩「知是小考驗」吧!

 

《太空有什麼?》

藉由盧卡和小瑪參觀太空總署的活動,一起探索太空中的各種恆星、行星和人造衛星,了解火箭的構造和國際太空站的生活。

《太空有什麼?》的目錄頁是火箭排排站,總共介紹16個單元:

太空、月球、火箭升空、登月任務、人造衛星、太空中的動物(趣味問答題)、太空居所(國際太空站)、太陽系、火星、衛星上的海洋(土衛二)、太空探索的成就(趣味問答題)、更遙遠的宇宙(銀河系與系外行星)、住住看別的星球、一切從這裡開始(太空梭的製造)、我們的大飛船:地球、知識小考驗。

終於明天就是參觀太空總署的日子,沒想到爸媽還為他準備了另一個驚喜:今晚就在野地露營看星星!

全家人一起看星空認星座,聊到北極星可以在沙漠中指引方向。媽媽說天空中最亮的其實不是北極星,而是太陽。而星座是古人在觀察星星時想像出來的圖形。大部分的星星都是恆星,跟太陽一樣會發亮,但也有少部分行星不會自己發亮,只是反射太陽的光。

行星距離我們有數百萬公里,但國際太空站離地球很近,只有三百五十公里喔!

全家人接著到海邊,看夜晚的大海和月亮。月亮、地球、太陽的相互位置,除了會影響月亮從地球上看起來的形狀,還會影響海水的高度,造成漲潮或退潮喔。

這一頁上有個親子互動小遊戲,一個人扮演月亮,一個人扮演地球,讓月亮繞著地球轉,地球總是看到月球的同一面。

終於抵達太空總署囉!盧卡和小瑪一起看火箭升空的紀錄片,導覽員大哥哥也進一步為他們解說火箭的構造和人造衛星的功能,以及人類太空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中也有女性太空人喔。

歡迎來到月球!這裡模擬太空人登陸月球的場景,還能讓讀者動動小手,一層層幫太空人穿脫厚重又多功能的太空衣。因為穿著太空衣如廁很不方便,太空人還得穿尿布呢!

太空衣重達140公斤,但在微重力環境下,太空人幾乎感覺不到太空衣的重量。太空人的背包也很重要,因為裡面裝了水和氧氣。

除了人類,也有很多動物上過太空喔,例如黑猩猩、狗、蠑螈、水熊蟲、斑馬魚。翻開翻頁,認識一下這些上過太空的動物英雄。

掀開翻頁,看看太空人在太空站中的生活起居吧!太空站中的廁所非常小,所以太空人必須練習上廁所,要是便便的碎片飄走了,還得迅速把它找回來。太空人可以吃火箭帶來的各種補給品,但在失重環境下味覺較不敏銳,因此食物通常都會辣一點。

太空站是微重力狀態,為了保持太空人骨骼和肌肉的健康,國際太空站通常都是由3~6名太空人組成的小組,每3~6個月輪流駐站一次。

繞著太陽轉的行星一共有八顆,除了地球以外,其他行星命名都源自於希臘羅馬的神。

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一年的時間,當一顆行星離恆星越遠,繞行所需的距離就越長。海王星繞太陽一圈需要165年,如果人類住在海王星上,一輩子也過不完春夏秋冬。

火星上有我們從地球用太空飛行器送去的探測車,因為火星是人類所能到達的行星中最遠的一顆,我們希望能在火星上找到古代微生物遺跡,以及更多地球生命起源的線索。

一聽到美國預計可能在2040年將人類送上火星,盧卡也許願想成為登上火星的太空人!

這顆看起來像大冰塊的星球,是土星的衛星「土衛二」,位於土星的最外環,離地球太遠,太空人無法前往,還有危險的輻射。感謝卡西尼號探測器,它的照相機和分析器讓我們得以更進一步認識土衛二。

整個宇宙有數以千億計的星系,我們所處的銀河系裡就有兩千億顆恆星。科學家透過克卜勒望遠鏡和巡天衛星觀測星系,發現星系有各種形狀,銀行系是螺旋狀,長得像墨西哥帽的則是「闊邊帽星系」,還有一些沒有特別容易辨識的型態。

盧卡按照那天參觀的模型,製作了指揮倉的儀表板,幻想飛往理想的星球!理想的星球需要什麼條件?植物、動物、水......如果整個星球都是海洋,或是一顆燃燒的火球,也有機會變成理想的星球嗎?

歡迎參觀太空科技研究中心,這裡是太空旅行的起點。這裡有很多不同領域的工程師,在無塵室中負責研究製造太空飛行器和各種太空中會使用到的機器。

愈是了解太空,愈懂得珍惜地球,因為在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只有地球能孕育生命。或許有一天隨著科技進步,我們能在太空中找到類似地球的星球,但在那一天前,要先保護地球的環境資源!

最後一頁照例是「知識小考驗」,土衛二裡藏著什麼?月球上的坑洞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我們無法在金星上行走?為什麼人們要在國際太空站上做運動?快拿出點讀筆,來跟小瑪和盧卡一起玩搶答遊戲吧。

 

【KiDiDOC 系列點讀功能介紹】

第二輯的點讀功能和操作模式跟第一輯一模一樣,只是主題和內容的差異,已經對 KiDiDOC 第一輯很熟的讀者可以直接跳過下面這段喔。

點選每本書開頭的「全書朗讀」鍵,會依序播放超洗腦的 KiDiDOC 主題曲、逗趣的開場白,以及所有章節的情境故事,點一次聽到飽!

點選每組跨頁左上方的「情境故事」圖示,則會單獨播放該跨頁相關的情境故事,每則故事可以單獨聆聽,不同單元的故事劇情也前後連貫呼應。

這套點讀書收錄3000個音檔,用心編寫製作,無論點文字、插圖、人物都能聽到不同的聲音:點選文字,聽文字內容朗讀;點選插圖,聽音效或補充知識;點選人物,出現情境對白。閱讀主導權掌握在孩子手裡,跟著點讀筆主動探索生活知識。

這套書不只是單方面的知識輸入,也會不時穿插益智問答單元如「真的?假的?」、「恐龍世界紀錄!」、「這些奇特的聲音代表什麼?」、「不可思議!」、「太空中的動物」、「太空探索的成就!」,以趣味知識謎題+翻翻頁看答案的形式,吸引孩子主動探索答案,加深知識記憶點。

每本書最後還有整個大跨頁的「知識小考驗」,用點讀筆點左上角的星號鍵,會隨機播放10個選擇題,方塊符號可結束或暫停遊戲模式。我家弟弟阿梅最喜歡挑戰這些題目,全部答對很有成就感。「知識小考驗」也可以使用一般點讀模式,直接點插圖會發出音效或聆聽補充知識,點文字可聽文字內容朗讀,點人物則有情境對白。

每本書都有附一張隨身點讀小卡,第二輯套書總共三張。點讀小卡可以自由點選想聽的情境故事,連播整本書各章節的情境故事,還有單曲循環鍵,播放主題曲、播放主題曲卡拉OK版。

點讀小卡背面上有易懂的圖示搭配頁次,不識字的小文盲也能認圖選擇自己想聽的單元故事,例如「食物的神奇旅程」的圖示是餐盤餐具,「皮膚和毛髮」是一根長在毛囊中的毛髮,「喂?你聽見我說話了嗎?」則是一個耳朵。

點讀小卡放進KidsRead的隨身點讀小卡收納冊,方便攜帶且不易弄丟折損,用餐時、旅途中、睡前都能隨點隨聽,就像是紙上版的播放器。收納冊可以在跟 KidsRead 團時加購。

 

▌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系列哪裡買?

青林出版社與 KidsRead 合作發行的【KiDiDOC 超好玩!互動知識書】第二輯:驚奇恐龍世界、人體大發現、太空有什麼?(一套三本不分售),將於2023年5月16日的 酪梨壽司 x KidsRead 點讀筆新品團首賣,享有僅此一次的首團優惠價。

還沒買第一輯的新朋友,也可以趁本團一併入手,享受 1+2輯首團合購優惠價。KiDiDOC 第一輯開箱分享文由此入

🛒KidsRead 團購下單連結(5/16~5/26)https://gbf.tw/jawon
🙋‍♀️KidsRead團購懶人包(分齡選書/分享文總整理/常見問答集)https://reurl.cc/2W15EX

套書中不含點讀筆,如果家中還沒有KidsRead點讀筆,建議跟團時一起買起來。只要 KidsRead 一筆在手,就能使用 KidsRead 旗下所有優質聯名點讀教材。

 

新書預告:

聽說 KiDiDOC 系列第三輯,主題是交通工具自然科學希臘神話(喔喔這是我和寶哥的最愛),KiDiDOC系列的粉絲是不是已經等不及了?陪我一起敲碗許願這套也快點出版吧!

 

【延伸閱讀:My First Discoveries 系列】

被小讀者暱稱為「嘰嘰咕咕咚」的 My First Discoveries 探索小百科,中文情境故事也是青林出版社編輯團隊的心血結晶,音檔與 KiDiDOC 同樣精彩,如果孩子喜歡聽故事,My First Dicoveries 系列也是能一聽再聽的科普必收經典。

📖My First Dicoveries 第五輯「地球科學」分享文(文末有1~4輯書介連結)https://reurl.cc/2Wn1b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wyu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