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苦的洋墨水」一文貼出後三天,收到將近150個留學生讀者分享第一手經驗,突然頗有感觸。也容我分享一下自己喝洋墨水的心路歷程吧。

首先我得說,這世界本來就是不公平的,就像有些人國小二年級就可以上台表演10秒連加100個數字,而我連三七二十一都要扳手指算一下才敢小聲回答。既然每個人個性、能力、環境都不同,就沒有標準答案,150個人可以發展出150套解決方案,請斟酌選擇適合自己的藥方服用。

我在留學美國上佔了三個優勢:

第一,我的英文口語程度比大部分台灣學生好。我在美國住到五歲半才回台,姑且不論不識字的小娃兒能記得多少文法單字,至少發音比較接近native speaker,沒有口音讓人聽不懂的問題,這是搶不走的先天優勢。

第二,後天主動持續學習。回台後我就沒再好好讀過英文,直到升高中後發現英文程度明顯落後,於是卯起來每天早上六點鐘固定起床聽空中英語教室、常春藤,廣播主持人念一句,我就模仿他的語氣和音調念一句,遇到好的句子就整篇默背起來,另外不惜血本訂閱Time、NewsWeek、Time Express、Reader's Digest等雜誌,估計一天至少花六個小時苦讀英文,也讀出點興趣。上了大學,本科新聞系的功課讀的很隨性,但對輔修的英語系課程卻仍興致盎然,幾乎沒有缺過課。

第三,我很幸運,工作後還有機會接觸英文。很多人出社會以後就將英文全部還給學校老師,但我雖然在本土媒體上班,採訪的路線還是經常必須讀外電報導和使用英語越洋採訪。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會想,這是篇得了便宜還賣乖的炫燿文吧?妳佔了這麼多先後天優勢,出國留學還會有什麼問題?我本來也這麼以為。我承認我語文能力OK、適應力不比蟑螂差,但就連這樣還是不免有文化衝擊,所以我能想像先天語言弱勢的人,留學之路會有多坎坷、需要多大的勇氣才能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Comfort Zone)。

我的文化衝擊不只來自語言。出國前我是新聞記者,出國後我轉行攻讀MBA。當所有台灣同學大學唸的都是財金本科系,絲毫沒有經濟統計會計基礎的我光是看精裝原文課本的書皮就眼冒金星。這還是其次,反正幾個專業科目拼命咬牙苦讀就過了,頂多是分數比別人難看些。最恐怖的是MBA是個強迫社交的科系,找暑期實習時眾多的企業說明會和社交活動,都強調要努力networking,和老美雇主打成一片,搶機會發言還不能用錯文法表錯情,以免被選人才講究語言溝通能力的企業代表從面試名單中刷掉。當同學圍成一圈開始「妳是西北畢業的?那妳一定認識經濟系的娜塔麗‧ 強森?」「啊真巧,我以前也在紐約萊雅的行銷部工作」,天南地北攀親帶故,我好比歐巴桑誤闖「我愛黑澀會」錄影現場,明明每一個字都都懂,就是搭不上腔。整晚假笑到臉僵,猛啜香檳想著下一個問題要問什麼才顯得聰明又風趣。

這可怎麼辦?暑期實習求職旺季,幾乎有好幾個月,每天晚上都要扮演假笑甜心,總不能當一輩子啞巴。跌股過一兩次後,我痛定思痛,記下所有常在說明會或mixer中聽到同儕發問閒聊的話題,回宿舍寫了一整個「企業說明會聊天FAQ」,還分成嚴肅、俏皮、長篇、短篇等各種版本自我介紹和適合延伸個人經驗的有趣話題,睡前反覆練習,直到閉著眼睛都能流利的說出口,一個月過後,終於練成三吋不爛之舌,在說明會上如魚得水,連續鬼扯三十分鐘也不成問題,也順利通過面試考驗,成功拿到實習機會。

職場上的文化差異的確很讓人沮喪,但是對我這種在台灣時不甘寂寞愛打嘴砲的媒體人而言,交不到好朋友比找不到工作慘上數十倍。啊忘了說,我主修行銷,而在紐約這行勾心鬥角的機八女特多,每一個都有「穿著Prada的惡魔」的潛力,要跟那些金髮尤物交心,下輩子吧。

好在我是個亞洲女生,長相又恰巧是老外喜歡的那種,加上我在社交場合放的開,一向很有跟男人稱兄道弟的本事。到了老美主辦的派對,很樂意拼酒喇賽徹夜熱舞,不吝於展現台妹的海派;在派對裡曝光率高了,當妳考試前發現不會使用財務計算機,自然會有曾經有數面之緣的老美願意幫你惡補。

但更多時候,昨天還一同把酒言歡相約週末要一起去哪裡玩的老美,隔天在走廊見面又變成陌生人。我曾在和一位MBA學長在派對乾杯跳舞交換姓名還聊了半小時天後,半個月後在另一個系上派對中熱情跟他打招呼,只換來「哈囉美女,我認識妳嗎?」的迷惘。「學長,你忘了嗎?我是Sushi啊,MBA1的學妹,你上次有跟我說你在BMW做行銷。」「好,Sushi,我下次一定記住妳。」結果這句「我下次一定記住妳」,整整讓我聽了兩年,一共五次,直到畢業離開紐約前的最後一次派對,學長都還錯把我叫成Sashimi。

也就是說,在喧囂的派對中,光靠兩杯啤酒想跟老美當知心好友﹝不是砲友/ 男女朋友喔) ,並不是鼓起勇氣猛講就可以。我們班的老美多數對亞洲人非常友善,沒有偏見歧視,有時白人班長還會特別鼓勵害羞的亞洲學生參加班際體育競賽,或是一起到布魯克林某位同學家看電影/ 參加家庭派對。不過緣分這種東西很玄,跟有些人沒話聊就是沒話聊,要我裝的很愛打美式足球也未免太苛求。

幸好在紐約,校內校外的國際人士比例極高,就算無法徹底融入老美的交際圈,還是可以結交不少來自世界各地的好朋友。我的日本、韓國、泰國、新加坡、土耳其、拉丁美洲朋友的英語稱不上完美,但同樣身為異鄉遊子,比較有共同話題,天天跟他們聊天,很快就能克服對語言的恐懼,也對各國文化更了解。這些友誼的保存期限也比較長,從畢業後延續至今。反而是那些以前在派對中和我 "Hey Sushi, how's your internship going?"鬼扯整夜的老美,友善歸友善,熱情歸熱情,保持聯絡的卻少的可憐。

我知道有些人為了學習英語,堅持只跟老美混在一起,一句中文也不講,徹底脫離台灣人/ 亞洲人的圈子。這種斯巴達式美語學習法我完全沒有意見,就跟有人無肉不歡、有人連青菜都要用水涮過才吃一樣,全是個人選擇,端看你最在乎的是什麼。我自己是個雜食性動物,出國留學並不只是為了學好專業科目和英語,還有交朋友、拓展視野、讓自己開心。除非是為了找暑期實習的階段性任務,我絕不會熱臉貼冷屁股,只為了打入某個可以讓我學會純正美語的小圈圈。交朋友是要敞開心扉沒錯,但用不著犯強迫症,話不投機半句多,人家不想鳥你,你還霸王硬上弓不成?當然,若你的英文程度欠佳,目標卻是移民歸化、在純美式大企業出人頭地、嫁娶美國人,適度的強迫症是必要的。

如果你像我一樣,長期目標是回亞洲生活,每當午夜夢迴忍無可忍,就高聲唱壽司在紐約編的歪歌: 「寂寞誰不會有,犯錯誰不會有,重要的是你懂我,滷味鹽酥雞等等我。」﹝註1) 

相信我,唱完一百遍,再苦的洋墨水,也就沒那麼難喝了。﹝註2﹞

註1:歪歌的詞曲是改編自陳綺貞的「慢歌3」。
註2:因為貴鄰居應該會先來敲門,一舉為你了結所有苦痛。

原文出處: 洋墨水,乾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wyu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