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在七月最後一天將七月的讀書筆記貼上來。對,我知道六月的還沒寫完真該死,我發誓會努力在八月初補完這個破網的。(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

【壽司不負責閱讀評分表

7/1~7/31讀的書,以aNobii四星制評分,排列順序不代表喜好程度

★★★★非常喜歡,讀你千遍也不厭倦:陳玉慧《徵婚啟事》、是枝裕和《橫山家之味》、畠中恵《娑婆氣》、瑪格麗特.愛特伍《盲眼刺客》、《雙面葛蕾斯》、多麗斯.萊辛《第五個孩子》。

★★★還不錯,會想看第二遍的:張惠菁《給冥王星》、王聰威《濱線女兒: 哈瑪星思戀起》、王安憶《弄堂裡的白馬》、畠中恵《致當家大人》、《貓婆婆》、《會動的怪影》、淺田次郎《監獄飯店-夏.卷一》、萬城目學《荷爾摩六景》、東野圭吾《分身》、村上春樹《終於悲哀的外國語》、向田邦子《午夜的玫瑰》、《隔壁女子》、石田衣良《4TEEN十四歲》、大衛.貝尼歐夫《竊盜城市》、瑪格麗特.愛特伍《使女的故事》、《末世男女》、多麗斯.萊辛《浮世畸零人》、約翰.洛夫 和彼得.楚普《華爾街的猴戲》、安.萊絲《吸血鬼黎斯特(上)、(下)》。

★★讀一遍就夠了:桐野夏生《玉蘭》、柳美里《男》、紀優.穆索 《救救我!》、凱倫.亞波斯基 《鬧翻時尚界》、Anonymous《奶油派 ─ 一個A片導演的菜鳥日記》、丹尼.金《情色作家日記》

 ★對不起,不是我的菜:無

【中文創作】

徵婚啟事★★★★/陳玉慧

「生無悔,死無懼,不需經濟基礎,對離異無挫折感,願先友後婚,非介紹所,無誠勿試。」

1989年冬天,作家陳玉慧在三家報紙上刊登了一則徵婚啟事,邂逅了107名男子、一名女子,事後將其中42名男子的徵婚經驗寫成小說《徵婚啟事》。小說迅速成為暢銷書,陸續改編成叫好又叫座的同名舞台劇和電影,轟動一時。

早在1998年看過《徵婚啟事》電影版,非常喜歡劉若英、顧寶明、金世傑、鈕承澤等硬裡子演員對角色的精湛詮釋,但直到最近逛書店時才買了新版小 說。謝天謝地,新版封面比舊版有質感(新版封面比舊版醜是愛書人最無法理解的悲劇),書腰上寫著「歷久彌新的都會經典  徵婚啟事20年紀念版」,唉啊有沒有搞錯,我和這本書擦肩而過二十年啦。

在網路世代,花錢又沒效率的徵婚啟示早已消失,交友網站上環肥燕瘦任君挑選,但都會單身男女的寂寞心事,二十年來卻未隨時代進步而有太大變化。從這 個角度來看,《徵婚啟事》確實堪稱「歷久彌新的都會經典」。陳玉慧在新版序裡提到,她在這本小說中「看到婚姻制度的矛盾......當年台灣社會裡的偽 善,以及許多邊緣性人物求生存的悲哀。而人生正因有了悲哀,所以當幸福來臨時,就更值得珍惜。」說的真好。

讀《徵婚啟事》心情很複雜,大嘆相見恨晚,又慶幸沒有太早接觸。書中紀錄片式的淺顯文字,不堆砌詞藻,只靠著白描和對話就讓數十名男子和徵婚女主角 的個性躍然紙上,相當高明。十年前少年不識愁滋味,看電影版只覺得有趣,現在年齡和作者陳玉慧寫這本小說時相近,經歷過渴望安定的敗犬階段,也嚐過愛情和 婚姻的甜蜜苦澀,讀來字字入心。

讀書也是講究天時地利人和的啊。

 

給冥王星★★★/張惠菁

一直以來,張惠菁只是個模糊遙遠的名字,依稀記得她是名美女作家,2004年捲入故宮南院圖利弊案後遠走上海。偶爾會有網友在讀書筆記迴響區推薦她的作品,《給冥王星》出現頻率最高。

今年五月,張惠菁入境台灣時遭檢方拘提的新聞又重新讓我注意到她,報導中有段背景介紹,形容她的文字是「不黏不膩,冷靜中卻透露溫度」,看起來是我喜歡的調調。管他弊案真相如何,我不以人廢文,立刻趁還沒忘記以前買下《給冥王星》。結帳時忍不住想,如果作者知道自己因此多了一個讀者,會竊喜還是心酸?

扯遠了。《給冥王星》是本散文集,紀錄張惠菁2006年所見所思,從她理光頭的體驗、上海日常生活、社會現象觀察、閱讀心得,到人物評論,題材頗雜但讀起來不吃力,細細琢磨又深刻精準的讓人心驚。如〈城市的暗記〉裡寫在上海購物的煩惱,「最昂貴的往往是那個『什麼都沒有』,那個『不要多出細節』,那個『到這裡就好可以停了謝謝』的設計」,我超想拿紅筆畫圈順便批個excellent,想必「個人意見」也會點頭贊同吧。

〈給冥王星〉不是我最喜歡的一篇,拿這篇當書名卻很有味道。這本書恰如暗夜裡幽微的星光,有種不施脂粉、冷調中帶點蒼涼的奇異魅力。

猶豫良久後給了三顆星。《給冥王星》整體而言很精采,但我畢竟不是每一篇都愛,有幾篇主題是我沒讀過的書或沒興趣的歷史人物,不是跳著看,就是讀起來隔了層膜(不是她寫不好而是自己不長進),給到滿分四星怕會心虛。

上網搜尋,發現張有一個新浪個人部落格,只寫到2007年4月。另有一個讀者交流部落格「張惠菁,和《給冥王星》」,至今持續更新中。

 

濱線女兒: 哈瑪星思戀起★★★/王聰威

會買《濱線女兒》,除了衝著它得過2008年時報開卷好書獎,也因為網友熱情推薦過很多次。(膚淺和耳根子軟是我的致命傷)

說來汗顏,我對台灣,尤其是台灣南部的史地知識貧乏的可以,以至於看到這本書的副標「哈瑪星思戀起」時,一直誤會這是本科幻愛情小說。讀了幾十頁還 不見外星人和太空梭登場,才驚覺「哈瑪星」不是宇宙裡的一顆星,而是高雄的地名,也是「濱線」的日語發音「はません」,啊真是糗到家了。(愛做白日夢是我 的另一個致命傷)

《濱線女兒》寫的是王聰威母親的故鄉高雄哈瑪星。大東亞戰爭終戰後,物資極度匱乏的50年代,一群高雄港邊女子如雜草般頑強的活著。小說雖是虛構, 故事中許多角色卻以真實人物為原形,年齡身分各異的眾女個性躍然紙上,每個鄉下大家族都少不了幾個這樣的經典人物,看起來既感動又過癮。王聰威卻將對話用 國台語混合表現的恰到好處,連閩南語很破的我都懂。

要說缺點嘛,大概是人物眾多、劇情跳躍,主軸稍嫌模糊,讓閱讀過程變得有點挑戰性。書中每一個小人物故事都有發展成一則精采短篇的潛力,渴望穿上大 姊制服的苦命阿玉、愛讀幸運信的馬公婆、在榕樹上吊的站壁妓女、洗馬桶的氣質少年......,打散拼湊成長篇小說後反而讓人頭暈,對該時空背景比較陌生 的讀者要讀得很專心,才不會一閃神就錯過了重點。相較之下,同樣寫台灣女性家族悲喜劇的《海神家族》似乎沒有這樣的問題。

 

弄堂裡的白馬★★★/王安憶

王安憶是我很喜歡的作家,她的代表作《長恨歌》讓我愛不釋手,至今偶爾還是會拿出來回味,每次讀都有不同的感受。

新作《弄堂裡的白馬》是本短篇小說集,寫上海市井小民的生活、在弄堂裡成長的喜怒哀樂。書裡的故事不像《長恨歌》那麼悲涼震撼,每一篇都淡淡的,讀 起來很舒服,別有一番低聲沉吟的韻味。有幾篇很像王安憶個人的成長歷程剪影,甚至讓我分不出到底是虛構的小說,還是紀錄真實回憶的散文。

《弄堂裡的白馬》附贈一張作者朗讀光碟,感覺很有誠意,寫讀書筆記的當下我才拿出來播放,想說邊寫邊聽應該更有味道,一聽之下卻大驚失色。錄音品質 不盡理想,常有「噗麥」雜訊,作者嗓音乾澀、語氣匆促,如果只聽朗讀光碟沒讀過書,幾乎抓不住文章想表達些什麼;配樂也有些突兀,搶了故事的丰采,中間有 一段竟然像恐怖懸疑廣播劇的背景音樂,跟文字版優雅的風格有天壤之別。

踐踏作者的誠意或許有點殘酷,但我忍不住還是要說句逆耳忠言(自以為魏徵來著):不擅朗讀的小說家還是專心寫文章就好了,術業有專攻,饒了自己的喉嚨和讀者的耳朵吧。

【日本文學】


娑婆氣★★★★、致當家大人★★★、貓婆婆★★★、會動的怪影★★★/畠中恵

挖到《娑婆氣》 這塊曖曖內含光的寶貝,要感謝不屈不撓的網友玥璘──這個愛閱讀的大學小女生,效法國父革命精神,連續幾個月在我的讀書筆記迴響區介紹過她的愛書N次,我 才半信半疑買下。不是故意跟玥璘唱反調,而是手邊待看的書太多,《娑婆氣》這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怪書名又不算太吸引人,一拖就懶了忘了。

娑婆氣系列的主人翁是體弱多病的大商家「長崎屋」獨生子一太郎,這名孱弱少年身上流著千年老妖祖母的血液,看得見妖怪。在一太郎身邊忠心守候的家丁 仁吉和佐助,都是長壽且法力高強的妖怪,極度寵溺少當家又愛操心。一太郎的好友榮吉是小點心舖「三春屋」的繼承人,個性耿直善良,手藝卻非常差勁。一太郎 還有一堆傻呼呼又貪嘴的小鬼「鳴家」、屏風裡的自戀美男子妖怪「屏風覷」,眾多本性善良又有些小缺陷的角色,構成這部有趣溫暖的小說。

《娑婆氣》是日本江戶時代妖怪推理小說,但與其說它寫推理或妖怪,不如說是人情短劇,「娑婆氣」意指「受俗世間名譽、利益得失等各種慾望所控制的 心」,故事中的犯罪動機也多半緊扣這個主題。推理部份清淡簡單,重口味的推理迷可能會嫌不夠味;劇情走溫馨路線,有幾篇描述的人性陰暗面令人心酸,但也不 恐怖,即使深夜獨自在家閱讀也不會做噩夢。

要提醒的是,這套書最邪惡之處不是妖魔鬼怪,而是暗藏不少品嘗日式點心的畫面,嗜甜食者不建議空腹閱讀,以免半夜瘋狂想吃和菓子配綠茶。

五月回台時購入前三集《娑婆氣》、《致當家大人》、《貓婆婆》,七月初終於開始讀,大為驚艷。七月底回台時趕上第四集《會動的怪影》剛出版,這次迅速入手,在飛機上一氣呵成。目前已出版的四本中譯本中,我最喜歡的是第一集《娑婆氣》,幾本續集雖然也很好看,但是驚喜感沒有讀第一集時強烈,尤其是後面兩本的篇章之間較獨立,有些故事才剛進入情況就戛然而止,貪心的讀者我看得不夠過癮。話雖如此,如果謬思出版社願意繼續出續集,我還是會無怨無悔的追下去。

 

橫山家之味★★★★/是枝裕和

前一陣子網路上狂推《橫山家之味》,始終沒機會看深受好評的電影版,倒是先讀了愈嚼愈有滋味的原著小說。

橫山一家人,只有在大哥純平的忌日才會團聚。早已退休,卻仍希望被街坊尊稱為「先生」的倔強醫師老爸、用後半生悼念死去大兒子的老媽、永遠無法追上 已故大哥地位的中年失業二兒子、離婚後帶著一個拖油瓶小男孩嫁入橫山家的二媳婦、努力扮演家人間溝通橋樑的女兒、當汽車業務員的笑臉迎人好好先生女 婿......每個人對親人都懷著愛恨交織的複雜情緒,都有不願說出口的秘密,和想說卻永遠來不及說的遺憾。

是枝裕和在作者簡介中說「我想要描寫的是日常生活中的悲劇、歡笑和殘酷」,他成功做到了。《橫山家之味》由男主角(二兒子)的回憶片段組成,與《東 京鐵塔--老媽和我,有時還有老爸》有些類似,描寫家人關係又比《東京鐵塔》更微妙內斂。小說中沒有震撼開頭和完美結局,也未安排煽情的催淚橋段,父子、 母子、婆媳、夫妻、手足間所有對話互動,都真實深刻又似曾相似,在你我家中皆可能上演。

書中許多場景都在廚房和餐桌邊,炸玉米天婦羅、外送壽司、鰻魚飯、醃小黃瓜、噴香的燉豬肉、沁涼的麥茶、紅透的西瓜,這些和故事情節一樣樸實平淡的日式家常美味,闔上書頁後還在心頭留下美好的殘影,久久揮之不去。(明明是我太愛吃了吧!)

 

監獄飯店-夏.卷一★★★/淺田次郎

早八百年前就想看淺田次郎的作品,《樁山課長的那七天》在我的待購書單上等得花兒也謝了,我卻在桃園機場書店隨手買了《監獄飯店》打發候機時間,課長若地下有知發現自己被半路殺出的黑道大哥插隊,應該會痛心飆出男兒淚。

該怎麼歸類《監獄飯店》呢?這是部黑道療癒系幽默小說(「黑道」和「療癒系」放在一起好像怪怪的,不過轉念一想,《極道鮮師》應該也算吧),描述一 群有情有義的牛鬼蛇神和不得志的職場邊緣人,在深山飯店裡擦出意想不到的火花,算是溫馨歡樂的搞笑故事,適合心情鬱悶想放鬆的讀者。日式無厘頭風格讓我聯 想到奧田英朗的《變態怪醫Dr.伊良部》系列和《一郎二郎》。

專寫黑道故事的小說家木戶孝之介和他的情婦,在當黑道大哥的叔叔木戶仲藏邀請下,到他經營的深山溫泉飯店中留宿,發現這間被當地人稱為「監獄飯店」 的深山溫泉紫陽花飯店並不尋常,不只由黑道經營,還專門為道上兄弟和剛出獄的受刑人服務。即使是客人也要依照道上的輩分,聽從旅館掌櫃發落。

除了黑道旅行團和應邀而來的小說家,還有誤打誤撞闖進「監獄飯店」的零星旅客:因為生意失敗破產,打算在深山裡走上絕路的小田島一家四口;剛從大商社退休的上班族若林先生,以及忍耐若林先生數十年,下定決心要在這趟溫泉之旅提出離婚的若林夫人。

飯店員工的組合也像「阿達一族」般怪異又可愛:掌櫃黑田是仲藏老大的得力助手,外表凶惡,內心溫柔;在飯店業打滾多年的花澤經理,因為堅持體恤客人 需求而被主管發配邊疆;同樣從皇冠飯店集團調派來的廚師服部師傅,原本是叱吒風雲的飯店料理長,卻因被要求為食物中毒事件負責而慘遭貶調;原先就在這間飯 店服務,手藝一流的料理長梶平,以及一群迷信又粗線條的東南亞服務生。

書中人物個個性格鮮明逗趣,很適合改編成漫畫或日劇(事後上網查,發現《監獄飯店》的確三度被翻拍成日劇,也有漫畫版),我唯一無法忍受的是暴戾乖 僻、動不動就對繼母和情婦拳脚相向的黑道小說家木戶孝之介。這麼欠扁的大男人竟然有資格當主角,看得我頭都疼起來了。另外可能是因為人物支線太多,第一卷 的結尾稍嫌草率,很多可以深入發揮的劇情都輕描淡寫點到為止,有些可惜。

根據出版社的預告,《監獄飯店》是四卷一套的單元劇系列小說,秋、冬、春三卷的中譯版分別預計於2009年7月、9月、11月上市。轉眼就8月了 耶,可以敲碗問《監獄飯店-秋.卷二》何時才要出嘛?(編輯用悄悄話私下回覆我了:八月底卷二就會上市,最慢應該是到明年一月就會全部出完啦。)

 

荷爾摩六景★★★/萬城目學

《荷爾摩六景》是《鴨川荷爾摩》的番外篇,六篇延伸的愛情與友情插曲,時空背景各異,記憶力很差的我還得先複習過《鴨川荷爾摩》才搞懂書中人物關係和來龍去脈。

如果有追根究底的研究精神,強烈建議先看過《鴨川荷爾摩》再看;如果像我一樣資質駑鈍,看完還不記得誰是誰,這裡有網友寫的一篇清楚整理,惠我良多。要不也可以苟且一點,暫時放下對人物身份的執著,單純陶醉在青澀純情又異想天開的故事裡就好啦。

順帶一提,《鴨川荷爾摩》今年有出電影版,由《電車男》山田孝之、立山千明主演,我看了預告片,只覺得小鬼的動畫製作有點廉價,人物扮相很卡通化,沒什麼想看的動力。

或許這種想像力豐富的故事,還是停留在紙上最完美吧?

 

分身★★★/東野圭吾

《宿命》(1990)、《變身》(1991)、《分身》(1993)是東野圭吾的醫學推理三部曲,他的早期作品明顯比較青澀,但忠實讀者我還是出一本就買一本。觀察喜愛作家的成長軌跡是件有趣的事,尤其是當作品愈寫愈好,會很想給他摸摸頭,有種「好孩子長大啦」的欣慰。

《分身》對於現代推理迷應該是小菜一碟,書名暗示已經夠明顯,再加上書封文案「這個世界上,竟然還有一個人,和我長得一模一樣」,直覺就能猜出這是一個關於複製人(不怕爆雷者請反白看答案)的故事,幾乎沒有懸疑性可言。

那為什麼還願意給三顆星?首先,這是一個好看的故事。文字流暢,節奏明快,頁數雖多讀起來卻不吃力,就算一開始就對答案已經有個底,還是會想趕快翻完。此外考慮時代背景,這本小說是東野大叔在1993年的作品,當年基因複製科技還不發達,複製羊桃麗1997年才誕生,如今看起來老舊過時的的劇情,在當時應該還是充滿前瞻性的預言。

比較不滿意的是故事尾聲的發展,劇中人物反應極端,壞人太壞,好人太好,烈士太烈(?),有種不小心轉台到八點檔連續劇的錯愕。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村上春樹

《終於悲哀的外國語》是村上春樹1993年旅居美國普林思頓時的日常散記,一本典型的村上大叔碎碎唸。不喜歡這種瑣碎調調的人會覺得無聊或浪費生 命,喜歡的人(如我)就是會喜歡。雖然是十六前的作品,很多東西文化差異的分析依舊適用,在美國和日本都住過的我感受特別深刻,閱讀過程中經常笑出來,超 想抄筆記跟幾位留學時代的好友分享。

例如〈穿著運動鞋去理髮廳〉中形容日本理髮廳和外國理髮廳的技術水準差異之大,「簡直就像修剪盆栽和開除草機剪草的差別一樣」。(用力點頭!)

〈對活力充沛的女人們的考察〉中提到在美國自我介紹也是一件相當辛苦的事,因為「他們確實已經有『期待中的答案形象』這樣的東西」,如果你不能在那 裡順利登陸的話,他們不太會認同你。」例如村上每次在美國認識新朋友,一定會被問起太太在做什麼,如果他簡單回答「沒有,沒做什麼。只是一個家庭主婦而 已」,對方臉色必然僵硬,因為這不是美國女人期待的答案。美國女人好像大多事先確實準備好某種有形的可以明白開口說出「我正在做什麼」,讓每個人可以認同 「原來如此」的一件事情。(紅筆劃圈圈!)

一點也沒錯。以前在美國企業實習時,每週都會被問起週末有什麼計畫,都要事先準備好一些充實又有活力的答案,不能老實說「就宅在家裡啊」,否則發問的人和被問的我都會尷尬咧。

 

午夜的玫瑰★★★、隔壁女子★★★/向田邦子

《午夜的玫瑰》 這本散文集裡的文章,每一篇都輕薄短小,向田邦子筆下的樸實無華的家常美食清爽迷人(有幾篇還附了食譜,有沒有這麼貼心),她帶點傻大姊味道的處世之道也 很可愛。向田邦子寫過不少讓人拍案叫絕的精采小說,但我會想要再三回味的,卻是這些充滿生活感的迷你雜文,難怪我是個庸庸碌碌成不了大器的平凡女子。

《隔壁女子》收錄五篇關於愛情與家庭的短篇小說,關於「回不來的時光,一些拋棄、背叛、欺騙、隱瞞的故事,分崩離析的故事」(引自作家柯裕棻的推薦序),乍看下全都是我的菜,閱讀時卻始終無法集中精神,有隔靴搔癢之感,破天荒只給兩顆星。

寫讀書筆記時為了喚醒記憶,將《隔壁女子》隨意翻了幾頁,發現有些段落很有意思,頓時又有點後悔,想到我已追完向田邦子全部的中譯本作品(只剩下她妹妹向田和子寫的《向田邦子的青春》),而這位早逝的女作家永遠不會再有新作,心酸酸好捨不得。

於是又將初讀沒什麼感覺的《隔壁女子》偷偷改成三顆星,打算再給它一次機會,挑個安靜的晚上再認真讀一遍。

 

 

玉蘭★★/桐野夏生

讀《玉蘭》前我沒有看過任何書介,但有了先前和《異常》、《OUT主婦殺人事件》、《怪物們的晚宴》交手的黑暗經驗,閱讀過程中一直繃緊神經等著享受被嚇的樂趣。萬萬沒想到這是一個時空交錯的單純愛情故事(!!!),害我反而被「從頭到尾沒有變態扭曲情節」這個意外給嚇到了。

打分數時猶豫了很久,究竟該給兩顆還三顆星(剛貼出讀書筆記時我給三顆,後來又很龜毛的改成兩顆)。老實說這本小說並不難看,只是胃口被養壞的我,還是覺得桐野夏生比較適合社會寫實和人性陰暗面的題材。作家要成功轉型果然不容易,就是有我這種難搞的讀者愛為難人啊。

 

4TEEN十四歲★★★/石田衣良

石田衣良以不煽情的自然筆觸,將東京月島商店街四名十四歲少年體驗的輕甜友情、微酸愛情、苦澀親情,以及成人無法理解的青春煩惱,寫得活靈活現,躍然紙上。八個短篇故事可以獨立閱讀,也可以當成一部單元劇觀賞。

《4TEEN十四歲》是我近期讀過以青少年為主題的作品中後座力最強的一本,讓我時而微笑,時而揪心,帶點淡淡的熱血溫暖卻又不做作(我最討厭看說教勵志書),拿下直木賞當之無愧。闔上最後一頁,忍不住出神回想「十四歲的我在做什麼?」

故事背景的月島商店街在地下鐵大江戶線上,離我家只有數站之遙,正如書中描述,是個「今天」與「明天」共存的市鎮,有摩天大樓,也有數不清的傳統雜貨舖和文字燒店,很有趣的新舊混合體。讀完《4TEEN十四歲》,以後去吃文字燒時,眼前應該會不時浮現哲郎、淳、直人和阿大青春無敵的身影吧。

P.S. 是說我說要找石田衣良的代表作《池袋西口公園》系列來看,也嚷嚷了一百年了有吧,怎麼盡是看石田桑其他的作品......

 

★★/柳美里

這本大量描寫愛慾經驗的小說,細膩、坦率、寫實,用一個短篇剖析男人的一個肉體部位也很有意思,但總覺得好像少了什麼能戳中我心的元素。心得不知如何下筆,偷懶引用兩段博客來上的出版社書介好了:

「現實生活中,我所交往的男人偏偏都是肉體與精神完全靠不住的類型。我懷念那些離我而去,擁有眼睛、耳朵、指甲、臀部、嘴唇、肩膀、手臂、手指、頭髮、臉頰、牙齒、陰莖、乳頭、鬍鬚、腳、手、聲音、背部的男人。 ──柳美里」

「柳美里在提筆創作本書之前,原先便想跳脫男人單方面追求女人肉體的情色文學,而嘗試鋪陳男女彼此貪戀對方肉體性愛交歡的情節,然而,在撰述過程中卻不自覺地發現,自己對男人肉體的情欲不斷喚起內心中新的幻想,遂毫不隱瞞地直率揭露自己與身邊人士的大量隱私與感情的親密經歷。」

是本拿來打發時間還不錯,但不會讓我想多看兩三遍的書。

【西洋文學】

第五個孩子★★★★、第五個孩子2:浮世畸零人★★★/多麗斯.萊辛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多麗斯.萊辛的《第五個孩子》和《浮世畸零人》精采緊湊,是這個月口味最重的作品。這套書是小眼睛先生私下推薦給我的,有我最喜歡的悲涼宿命和怪胎主題。

《第五個孩子》描寫小嬰兒「班」的誕生,他又笨又醜,性情暴戾,不但發育超快,差點在懷孕過程中害死母親,更有與生具來的殘酷獵殺本性,讓原本快樂 單純的五口之家蒙上陰影。薄薄一本小說後座力十足,讀來毛骨悚然,孕婦讀了可能會做噩夢,如果改編成恐怖片,片名大概會是《魔胎》之類的吧。

續集《浮世畸零人》中,班‧駱維特長大成人,仍笨手笨腳,長相異於常人,無法見容於家庭社會,於是離家闖蕩,一路上遇到不少想利用他拍電影、做基因研究的自私惡人。讀者原本滿溢的恐怖情緒會逐漸轉變為同情憂心,也發現心智健全的人遠比表面上的怪胎更醜惡。

雖然是上下集關係,兩本書的風格卻大不相同:《第五個孩子》是恐怖驚悚片,《浮世畸零人》則是社會邊緣人悲劇,帶點《鐘樓怪人》和《科學怪人》的影子。我自己比較喜歡暗示人性本惡、顛覆幸福家庭童話的《第五個孩子》,不過也有朋友偏愛《浮世畸零人》,可能要視性格而定吧?

 


盲眼刺客★★★★、雙面葛蕾斯★★★★、使女的故事★★★、末世男女★★★/瑪格麗特.愛特伍

日前讀完《女祭司》後深為瑪格麗特.愛特伍傾倒,這個月卯起來讀了她另外四本代表作,超過癮。我最喜歡的是《盲眼刺客》和《雙面葛蕾斯》。

為愛特伍拿下布克獎的《盲眼刺客》 是一本奇書,情節曲折文筆細膩,虛實交錯,結合回憶錄、新聞報導、懸疑、科幻各種體裁,不到最後關頭猜不出結局......不,可能直到最後一頁都在揉眼 睛不敢確定發生什麼事。但即便如此複雜玄妙,它自有一種一千零一夜式的神秘魔力,讓我連「故事裡的故事裡的故事」都捨不得錯過,屏息讀完,還立刻想再回頭 重溫一遍初讀時錯過的細節。

在《雙面葛蕾斯》 中,愛特伍挑戰重寫十九世紀的加拿大歷史懸案:女傭葛蕾斯被控唆使男傭詹姆斯謀殺主人和情婦,遭判無期徒刑,詹姆斯聲稱葛蕾斯誘惑他犯下殺人罪,葛蕾斯卻 堅稱對謀殺一事毫無記憶。心理醫師西蒙在葛蕾絲服刑期間進行多次訪談,試圖重建當日真相──葛蕾斯究竟是狡黠聰慧的殺人犯,還是單純無辜的犧牲者?誰口中的真相,才是真正未經扭曲的真相?

這個主題讓我馬上聯想到日前讀過的楚門.卡波提《冷血》,同樣是將轟動一時的血案寫成書,《冷血》是嚴謹的報導文學,《雙面葛蕾斯》則不只考證詳實,還結合愛特伍最擅長的多重文本,書信、小說、詩文、新聞報導交織,加入更多對主角內心世界的想像、對階級制度和公眾意見的諷刺,也因此更耐人尋味。

 

華爾街的猴戲:闖蕩華爾街金融叢林★★★/約翰.洛夫 和彼得.楚普

《華爾街的猴戲》 大膽戳破投資銀行光鮮亮麗的神話,辛辣寫實,早在2000年就在美暢銷,我在2004年讀商學院時在同學推薦下讀過英文版,隔了五年再讀繁體中文版,仍舊 笑中帶淚,拍案叫絕,彷彿看到許多MBA同學的職涯翻版,對金融界懷抱憧憬的熱血青年男女都應該看看,有寒天飲冰水的醒腦作用。

至於對金融知識毫無涉獵的人,也可以跟我一樣抱著外行人看熱鬧的心情觀賞,能不能體會這個變態產業的怪異生態和黑色幽默,就看個人興趣和領悟力了。

 

救救我!★★/紀優.穆索

紀優.穆索 《救救我!》打著法式愛情小說的新鮮招牌,卻好像很多部好萊塢都會浪漫愛情劇的剪貼拼湊。他的作品看一本還滿有意思,到第二本就有點膩了,說不上哪裡有問 題,但就是沒什麼驚喜。不知道接下來還要出的幾本會不會延續類似的公式,祈禱他別變成繼茱迪.皮考特之後,本格第二位老梗天王才好。

話雖如此,我卻將不完全是我的菜的《然後呢...》和《救救我!》從頭到尾認真看完,因為其中用大量篇幅描寫我熟悉的紐約場景(整個劃錯重點)。中 間一度疑惑為何法國小說家要將愛情故事背景設定在紐約,直到看到作者簡介中提及紀優.穆索「十九歲時到美國生活數月,立刻愛上紐約」,難怪。

 

鬧翻時尚界★★/凱倫.亞波斯基;奶油派 ─ 一個A片導演的菜鳥日記★★/Anonymous;情色作家日記★★/丹尼.金

無巧不成書,這個月看了四本跟產業血淚實錄相關的作品:除了前面提過的《華爾街的猴戲》,還有凱倫.亞波斯基 《鬧翻時尚界》、Anonymous《奶油派 ─ 一個A片導演的菜鳥日記》、丹尼.金《情色作家日記》。

《鬧翻時尚界》寫的是時尚雜誌主編的奮鬥生涯,和《穿著Prada的惡魔》有異曲同工之妙,只不過是從時尚雜誌界高階主管的觀點出發,據說書中主角吉兒其實是前任《Jane》雜誌的主編珍‧普雷特,內容全是影射真人真事,對媒體圈亂象和演藝圈八卦有興趣的人讀來應該會熱血沸騰。

《奶油派》(十八禁)和《情色作家日記》一個是A片導演的創業故事,一個是情色雜誌編輯的心路歷程,竊以為《奶油派》比較精彩,因為是匿名導演寫的故事,有好多讓人臉紅心跳的術語和動作解析,AV迷會愛不釋手,創業過程遇到的選角、拍攝、銷售問題也很寫實。《情色作家日記》就比較類似精蟲衝腦阿宅的白日夢,主角語氣有點像《男人都是智障》的主人翁,這種太過刻意的搞笑衰事大會串我反而不愛。

這幾本書的娛樂性頗高,產業秘辛讓人大開眼界,但對我而言讀一遍就夠了,畢竟我還沒有要進軍AV界或時尚圈咩......(那難道是有想要當投資銀行家?真是偏心)

 

竊盜城市★★★/大衛.貝尼歐夫

「如果活命的代價是一打雞蛋, 我們就去找到一打他媽的雞蛋。」

故事主角列夫因搜刮死人身上的財物被打入死牢,同房的囚犯可萊亞是名逃兵,兩人天一亮就要被槍斃,未料掌握生殺大權的上校突然下令他們在六天內找到一打雞蛋,用來烘焙上校女兒的婚禮蛋糕,找到就可免一死。戰爭期間,列寧格勒的物資補給線被切斷,雞蛋是有錢也買不到的奢侈品,列夫和可萊亞只好踏上飢寒交迫、危機四伏的尋蛋之旅。

大衛.貝尼歐夫的《竊盜城市》是水準頗高的小人物黑色狂想曲,畫面充滿戲劇張力,毫無冷場,很適合拍成電影。結局尤其讓人深感戰爭的殘酷荒謬,以及下層社會的人命輕賤不值錢(片尾曲非《金包銀》莫屬),笑中帶淚(還是應該說淚中帶笑?),是部讓人唏噓不已的有趣小說。

P.S. 壽司媽也有看這本小說,而且認真的很可愛,讀完我上面這段感想,特地去查作者簡介,寫email來要我補充,說作者原本就是一名編劇,寫的小說有電影味也是理所當然的:

「大衛.班尼歐夫(David Benioff)是好萊塢小有名氣的編劇,參與過無數部好萊塢電影的編劇工作,日前參與了改編暢銷小說《追風箏的孩子》的電影編劇。除是編劇家之外,他的第一本小說《25小時》(The 25th Hours)也被改編成電影搬上大銀幕,一炮而紅,之後還出版過一本故事集《When the Nines Roll Over》。」

 

吸血鬼黎斯特(上)、(下)★★★/安.萊絲

能得到這套書,要感謝我那不可思議的貴人運。

日前在讀書筆記中陸續寫過《暮光之城》、《血色童話》的讀後感,立刻有網友在迴響區推薦安.萊絲的「吸血鬼年代記」系列(The Vampire Chronicles),保證這是一套不可錯過的吸血鬼經典。多年前看過《夜訪吸血鬼》電影版後,我對安.萊絲的原著小說一直頗有興趣,可惜其中幾本的中譯本早已絕版,又始終懶得去找原文版。網友Sharon隨即慷慨來信表示要送我她手邊珍藏的前四部:《夜訪吸血鬼》、《吸血鬼黎斯特》、《天譴者的女王》、《肉體竊賊》,害我感動到想飆淚。

書入手後,直接從《吸血鬼黎斯特》看起。原諒我猴急暫時跳過第一部《夜訪吸血鬼》(之後一定會回頭補上),因為電影版實在讓我太想知道故事的發展。《吸血鬼黎斯特》娓娓道來黎斯特、阿曼德、馬瑞斯等傳奇性吸血鬼愛慾糾纏,邪惡又迷惘的過去。大師安.萊絲果然沒讓我失望,她的文筆華美,優雅與暴戾兼具,雖不若最近流行的吸血鬼小說那麼淺白易讀,但字裡行間散發的詭魅眩惑特質,遠比類似作品迷人且有深度太多。而優點也是缺點,安.萊絲的文字如烈酒般濃郁,文學哲學神學歷史典故滿天飛,不勝酒力者一口飲盡容易頭暈宿醉,要在獨處時放慢速度淺酌,甚至反覆多讀幾遍,才能真正享受。

時報的「吸血鬼年代記」系列在1999年的《肉體竊賊》後就斷頭,事隔十年,最近突然又回過神來(趕搭吸血鬼熱潮?)推出第六部《少年吸血鬼阿曼德》。聽到這個好消息,一則以喜一則以惑,誰能告訴我,為何中文版要跳過第五部《惡魔曼諾克》(Memnoch the Devil )啊?

【最近想敗的書】

《小姨多鶴》、《惡寒》、《你不相信的事》、《樁山課長的那七天》、《終日》、《林先生的小孫女》、《玩火的女孩》、《史蒂芬.金的故事販賣機》、《黑眼圈Ⅰ:荒原之書》、《熾熱之夢》、《捕蜂器》。

【廣告贊助:Google Adsens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wyun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2) 人氣()